2022-11-11 14:16:579970人阅读
最高人民检察院11月9日发布,今年4月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部署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,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养老诈骗犯罪7594人,提起公诉8516人。
最高检同时发布第二批惩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典型案例,其中,刘某平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是通过“广场舞”应用软件向老年人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。此类案件老年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了陷阱?养老诈骗犯罪有哪些手段需要时刻警惕?
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“刘某平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”为原型,出品了微电影《分生》,再现此案来龙去脉。2014年至2015年间,被告人刘某平先后成立北京红舞联盟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红舞联盟”)等公司,伙同李某鹏等人在未经依法批准的情况下,以众筹开发老年人网络社交平台——“红舞联盟”手机应用软件为由,约定8%~14%年化收益率并承诺保本付息,向不特定社会公众特别是爱好广场舞的老年人公开宣传。
“红舞联盟”公司还在线下通过发放统一服装、组织广场舞比赛、申请万人同舞“吉尼斯”世界纪录、组织用户旅游考察等方式进行宣传,吸引老年人关注;至2019年7月,向1200余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8.7亿余元,给集资参与人造成本金损失3.3亿余元。
今年8月,此案终审判决,刘某平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,并处罚金五十万元;其他31名被告人也被以同样罪名判处刑罚。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分析,此案是典型的精神娱乐型诈骗老人案件。
张晓津: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前提下,精神享受也成为当下老年人的追求。有的利用独居老年人的情感缺失设置感情骗局、亲情骗局;有的则利用老年人热衷的广场舞、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设置骗局,可谓无孔不入。刘某平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,是一起专门针对老年人广场舞这一兴趣爱好,设计兼具交友、投资等功能的应用软件,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件。
今年4月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,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8516人中,涉及养老产业的1292人,投资“养老项目”的470人,投资理财型养老诈骗有哪些花样?
张晓津:用退休金、养老钱投资成为许多老年人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选择,但许多老年人缺乏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。“区块链”“元宇宙”等新科技概念,“以房养老”“候鸟式养老”等养老概念都成为养老诈骗的幌子。常见的养老产业投资、收藏品投资、“以房养老”等都属于此种类型。
还有一种类型是健康养生型,所谓的“神医”“神药”不仅治不了病,还诈骗养老钱,甚至耽误正规治疗,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。
犯罪分子将犯罪所得用于个人挥霍、不负责任的投资经营或者违法犯罪活动,案发时资金链已经断裂,赃款赃物客观上无从追缴。
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 曹红虹:我们的深刻体会是,养老诈骗犯罪案件一旦案发,损失往往难以全部追回,避免损失的最佳途径仍然是抓小抓早、防微杜渐、提前防范。老年人也要提高防骗“免疫力”,不要让骗子的“黑手”伸到自己的“钱袋子”里。
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介绍,专项行动期间,检察机关立案办理了332件涉养老诈骗公益诉讼案件。
邱景辉:检察机关将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,结合公益诉讼传统的法定领域,比如食品药品安全、个人信息保护、反电信网络诈骗,以及正在积极稳妥探索的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等领域,形成一个衔接协同、系统治理的组合拳,在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检察工作中,更多贡献检察公益诉讼力量。
最高检提示老年人增强自身反诈意识、保护好个人信息、注重家人之间的交流沟通,保持对朋友圈、联络群中推销信息的警惕性。发现诈骗疑点要相互提醒,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或举报,防患于未然。
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 张志杰:始终坚持依法从严的总基调,突出惩治重点,依法严厉打击,全力追赃挽损,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,进一步协同促进养老领域整治规范。一方面,加强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,深化部门协作,完善信息共享,发挥数字检察作用,着力形成惩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合力。另一方面,更好地运用公益诉讼、检察建议等职责,促进养老相关行业领域依法治理。持续扩大防范养老诈骗普法宣传实效,增强全民法治观念,共同筑牢反诈防线。